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溶剂的纯度如何检测
锂离子电池是继铅酸电池、镉镍电池及氢镍电池之后的新一代二次电池,具有工作电压高、容量高、自放电小、循环寿命长、无记忆效应、无环境污染及工作温度范围宽等显著优点,自问世以来已广泛应用于移dong电hua、笔记本电脑等便携式电子设备中。电解液是锂离子电池四大关键材料(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之一,号称锂电池的“血液",在正负极之间起到传到电子的作用,是电池储能及能量转化的核心,以及电池获得高电压、高比能等优点的保证。电解液一般由电解质锂盐(提供载流离子Li+)、高纯度的有机溶剂(解离锂盐、提供Li+传输介质)、必要的添加剂等原料(改善性能),在一定的工艺条件下,按一定的比例配制并加工而成。
电解液作为锂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连接着正负极、氧气溶解在电解液中、锂离子传输等重要作用,其基础性能对锂电池的充放电反应和循环性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电解液的粘度是评价电解液性能的重要参数指标之一,粘度大小直接影响离子在电解液中迁移的速率。粘度越小,离子与氧气在电解液中的传输越快;电解液粘度过高,会阻碍电池内氧气与离子的传输,导致与锂负极的化学相容性相对较差,并与锂负极发生一定的副反应,进而影响电池循环性能。
电解液的电导率与粘度成反比关系,电解液粘度越大,电导率越低;相反,电解液粘度越小,电导率越高。影响电解液粘度的因素包括:有机溶剂的种类和配方;锂盐的种类和浓度;添加剂的种类和用量,此外,锂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电解液产生的杂质会使体系的粘度不断增加,影响离子传输速率。因此,在电解液的研发和生产过程中,必须对电解液进行优化配制,注意控制电解液杂质的产生,提高体系电池循环性能的同时降低粘度、提高电导率以及提高其与锂负极的化学相容性。
使用上海颀高NDJ-1A(LV)测量4种电解液(用户提供)在25℃条件下的粘度,帮助用户建立锂电池电解液的生产及制备工艺过程中产品质量控制的测试方法。